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套广彩“玉峰杨琳”款锦地开光花卉纹杯盘,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,外国学者都把这个落款当作彩绘工匠的款识,认为此物是一个玉峰的匠人杨琳所做……这个持续百年多的错误,就是深圳博物馆首席文物鉴定师、二级研究馆员郭学雷发现并纠正的……
且听大侠讲元故事:
话说1687年,康熙二十六年,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了一个使团来觐见康熙皇帝。他们带来的礼物之一是画珐琅。康熙对使团带来的西方消息不感兴趣,对珐琅却一见钟情,再见更痴迷,他传旨:让西洋诸国派画珐琅的工匠进宫伺候。说来也怪,皇帝本来一言九鼎,四海响应,可是懂珐琅工艺的洋人,却迟迟没有人进宫。到了康熙五十五年,1716年的九月初十,广东巡抚杨琳给康熙皇帝上了一道折子,意思是说:“我在广州城内倒是找到了能够烧珐琅的工匠,他叫潘淳。”为什么广州有这样的能人呢?原来,1684年康熙解除海禁,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往来强势反弹,广州借助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,最早接触到了像珐琅这样的舶来品。正如深圳博物馆首席文物鉴定师、二级研究馆员郭学雷所说,广珐琅在地域、人才、技术及原料等方面都比宫里强不少;工艺与装饰也领风气之先。广珐琅深刻改变了有清一代中国陶瓷的总体风貌,可谓影响深远。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套广彩“玉峰杨琳”款锦地开光花卉纹杯盘,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,外国学者都把这个落款当作彩绘工匠的款识,认为此物是一个玉峰的匠人杨琳所做。前面我们已经说过,杨琳是上书康熙皇帝推荐珐琅匠人潘淳的广东巡抚,哪里是什么匠人。这个持续百年多的错误,就是郭学雷发现并纠正的。▲“潘淳指制”款仕女图饰板
杨琳推荐潘淳进宫,那潘淳有作品传世吗?真有!而且还是郭学雷发现的。这就是出现在展览上的“潘淳指制”款仕女图饰板。那天我们参观转到这里的时候,郭学雷明显变得激动起来。他说,这件作品首次让世人将潘淳、杨琳、广珐琅等联系在了一起,揭开了广珐琅的早期历史脉络。我可以想象,当初一见此款,郭学雷顿时会有他乡遇故知之感。潘淳先生,原来你在这里,终于找到你。至此,一出“广式传奇”得以重新上演。晶报总编辑胡洪侠(江湖人称“大侠”),在“元故事”视频号给大家讲讲关于深圳和深圳年轻人的“元故事”。
来源 | 晶报元故事视频制作团队
编辑 | 李一凡